您好,欢迎访问上海誉富企业顾问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我们专注于上海公司注册、代理记账等一站式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建筑资质 >

市场兴盛创造世界惊叹奇迹

文章发布时间: 2018-08-19 09:33:24 本文作者:未知
40年潮起潮落,中国经济蓄流积势,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一路劈波斩浪,一路广纳百川。
  40年不懈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创造出世界惊叹的经济奇迹。
  转弯过滩,磅礴成海。改革溯源,活力之水来自市场闸门有序放开。

市场兴盛创造世界惊叹奇迹


从“鸡毛换糖”起步
  在浙江义乌,有一组“鸡毛换糖”的铜像,远近闻名。
  早年间,义乌一带农民在冬春农闲时挑着担走街串巷,用自家土产的糖块,去别家换鸡毛做掸子。上世纪70年代末期,有人发现小百货比糖块更有市场,换鸡毛还能赚点小钱。“鸡毛换糖”催生了第一代义乌商贩。
  当时义乌县政府对小百货经营态度是“上面没有开口,农民经营不支持”。市场监管部门在“管死”与“搞活”两难选择下,采取“明管暗放”的办法来扶持集贸市场的小百货经营。
  迈向市场的第一步需要探索的勇气和决心。“放”,绝不是对“管”的任性,而是特定历史阶段的勇于革新、勇担使命。
  改革开放初期,兴办一个市场,带动一批产业,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是经济发展轨迹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市场监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1978年到1982年,准许农民和商贩从事贩运活动、放宽上市商品范围、开放城市集贸市场等举措,带动了各类市场蓬勃兴起,经济运行机制初步由计划主导转变为市场调节。
  到1982年年底,中国农村集市已达到41181个。集市的规模和功能、贸易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市场兴起结束了票证供给,宣告中国经济告别了物质紧缺。有经济学家评论说,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正是从集贸市场这个“摇篮”起步,逐渐呈现一条清晰的路径——
  1992年至2001年,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转变,经济社会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
  2002年至2012年,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中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现代市场体系;
  2013年后,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无市场,不改革;有转型,更繁荣。

看“一条裤子”转型
  在辽宁鞍山,也有一座雕像,刻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条商品裤子的制售者——农民丁其山。
  1978年春,家住鞍山市西柳镇东柳村的丁其山因家里打井而遭遇横祸,在艰难度日之际,意外发现了卖裤子的一线生机。
  丁其山把做好的裤子藏在布包里,走村串户推销。他的举动引发连锁效应,和他一起赶集卖裤子的人越来越多。西柳市场在一片杨树林里成为全国起步最早的专业服装市场。
  由集贸市场发展为专业市场,蕴含着深刻的变革。从沿街地摊到大棚经营,再到大厦式经营;从最初的个体自由经商到由政府统一规划引导,专业市场每向前跨一小步,就意味着整个行业向上提升一大步。
  西柳市场40年来由以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露天市场,变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全亚洲设施环境一流的高端服装市场,进入商品品牌化、营销展贸化、市场商城化、商城集群化的全新发展阶段,实现了“一条裤子”的专业化转型。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到1990年末,全国城乡消费品市场共7.2万个,成交额达2168亿元,市场数比1979年增长了84%,其中专业市场成交额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专业市场作为商业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促进、满足了数以亿计国内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同时还成就了千万创业者的财富梦想,大批优秀品牌企业、品牌产品从专业市场中脱颖而出,每年约有近万亿元产品在专业市场中交易、流转。
  武汉汉正街、广州白马、沈阳五爱、重庆朝天门、石家庄南三条……一批辐射八方、带动周边的专业市场见证了经营者汗水与拼搏的成就,见证了市场监管干部的创新与探索,见证了一代人光荣与梦想的实现。
  “1993年7月,《商品交易市场登记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对开办市场应具备的条件,市场开办单位应承担的责任,市场登记机关的职责及登记内容、登记程序等作出了规定。”市场监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市场登记制度的建立,对加强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的宏观调控和统一管理,维护正常的流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向“全球买卖”进发
  我们把视线投回义乌。
  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每天有数十万名国内外客商来回穿梭。
  从“鸡毛换糖”到“全球买卖”,中国市场40年来规模化、专业化、精品化、网络化、品牌化不断升级,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市场已全方位、多层次地与全球所有市场体系开放、对接。
  目前,有超过190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累计设立了90多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绝大多数在中国投资,建立了600多个研发机构;一大批跨国公司把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销售枢纽都建在中国,实行生产经营本土化策略,丰富了中国消费品市场供应。
  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7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239家,同比增长99.1%,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优化。随着“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吸引外资政策措施的落地,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信心不断增强。
  40年弹指一瞬,40年沧海桑田。
  从不承认市场到积极发展市场,从只允许适度的市场调节到明确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从商品市场到要素市场,从传统市场到网络市场,从城乡市场到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从有形市场到无形市场……毫无疑问,40年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市场。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4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餐饮市场2017年年底规模接近4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700倍;
  医药市场总产值40年增长410倍;
  零售市场掀起互联网大潮,一天销售额超过以往一年……
  市场演进,多姿多彩。市场监管部门最早一批参与市场培育、建设的干部已两鬓斑白。作为改革先行者、市场探路人,他们历经“兴建市场”“管办脱钩”“停征两费”,奉献青春,挥洒汗水。
  市场规范,保障公平。40年来,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把好准入关,科学制定完善各类标准,切实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坚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健康,不断推动市场高质量发展。
  改革未有尽时,前行豪情不减。中国市场,世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