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市场监管局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
为进一步推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管局发挥牵头作用,以商事制度改革为契机,优化创业创新环境,会同各成员单位打造从鼓励创业创新到培育转型升级的小微企业成长生态圈,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创业创新环境
余杭区市场监管局构建覆盖全区的审批网络格局,与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4家银行签订政银合作协议,在58个银行网点开设营业执照办理点,着力解决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该局落实“先照后证”“五证合一”“一址多照”登记制度改革,积极做好工商登记名称核准权下放承接工作,探索电子化登记模式,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开辟小微企业绿色通道,提高行政审批效能,营造高效便捷的创业创新环境。目前,全区新增小微企业8592家,较去年同期增长32.5%。
为降低创业创新成本,该局提请政府出台《余杭区人民政府关于降成本、减负担、去产能全面推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落实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等,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推进去产能工作等方面为小微企业减负。2016年,该区为小微企业减免印花税128.76万元、增值税1417.41万元、企业所得税13106.4万元;免征小微企业房屋登记费5500元、交易手续费47000元;减征小升规企业养老、医疗保险费2316.56万元。
“我们积极开展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宣传月等活动,提高政策知晓度,以发挥政策制度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同时,该局完善督查考核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宣传、落实、执行到位。2016年,全区兑现“个转企”补助3402万元、信用担保补助4501.26万元、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补助119万元。
促进资源要素融合,推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该局建立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库,遴选1857家初创型小微企业、346家成长型小微企业、172家领军型小微企业作为第一批重点培育对象。“我们注重产业导向,重点培育信息、环保、旅游等七大重点产业小微企业及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全区新增七大产业小微企业2713家,科技型小微企业68家。
同时,该局建立小微企业挂牌上市辅导培训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及市场监管、地税、国税和统计四部门会商机制,通过专题培训、个案辅导等形式,协调解决小微企业在股改、挂牌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016年,全区“个转企”319家,推动54家小微企业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该局建立小微企业成长档案,制定企业需求清单及个性化服务方案,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股权交易中心打造小微企业专业化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财务、法律、经营管理等服务。2016年,该局共走访小微企业875家,为小微企业解决问题196个,发放电子服务券505张;办理股权出质、动产抵押、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187件,帮助企业融资82.97亿元;协助18家企业获得科技企业扶持贷款8400万元,35家企业获得科技担保贷款9540万元;办理应急转贷191笔,累计金额31.61亿元。
为促进小微企业资源要素融合,该局推行“梦想小镇、梦栖小镇、艺尚小镇”+开发区的“3+1”模式,拓宽小微企业发展空间。“在特色小镇,我们设立市场监管服务室,派驻专人提供企业名称预先核准、企业登记、品牌培育等指导。”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还推出外商投资企业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远程审批,实现办照不出园区。”目前,全区新增科创园区21个,未来科技城成为浙江省首家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园区。
跟踪小微发展动态,建立长效服务机制
今年,余杭区市场监管局完成了浙江省小微企业成长指数试点工作,联合相关机构对200家样本企业进行数据采集、量化分析,从综合贡献力、制度供给力、核心竞争力和成长活跃度四大综合指标反映全区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科学制定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在提高小微企业存活率方面,该局建立健全跟踪服务制度,通过电话联系、上门走访等方式对企业进行回访,了解小微企业发展动态,制定跟踪服务方案,帮助小微企业厘清发展思路,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据统计,近3年来全区小微企业三年存活率分别为92.08%、92.23%、89.32%。
上一篇:燕山“四措”力促非公经济发展下一篇:无锡“三名”商标行列中崛起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