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砝码
如果不是新办公楼搬迁,谁也不会注意到杂物房铁皮柜的角落里放着一个塑料盒子。盒子的表面布满灰尘,隐约可见浅蓝的颜色,估计好些年没人动过了。我用抹布擦拭了一遍,然后打开了盒子,竟然是一盒砝码。我端详着这些或大或小的砝码,思绪一下回到了18年前。

新千年的第二天,我正式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县大湾工商所上班。工作没几天,圩日里就发生了一起消费纠纷,引起众人围观。
当时,村民李大娘家里来客,趁着圩日在集贸市场肉行肖屠户的摊上称了三斤猪肉。在蔬菜行里,李大娘遇上热心的菜贩子王婶,便关照了她的生意。在选购大蒜、芹菜时,李大娘心血来潮,顺便称了一下刚买的猪肉。
这下尴尬了,三斤猪肉称出二斤七两的重量。李大娘可不是轻易吃哑巴亏的人,直接一个回马枪杀到肖屠户摊前。李大娘的大嗓门一喊,看热闹的人便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肖屠户也不是省油的灯,拒不承认短斤少两的问题,反而一口咬定是王婶的秤不准。
眼看事情僵持不下,有人将消息报告了工商所。所长立即带领我前去处理。众人看到我们来了,主动让出一条道。估计短斤少两是市场的老问题,所长见怪不怪,成竹在胸。他二话不说,就将肖屠户、王婶、李大娘一起请到工商所办公室。我负责将杆秤、猪肉等物证一并带回。喜欢看热闹的群众也尾随而来。
众目睽睽之下,所长从档案柜里取出一个长方形的盒子。盒子打开之后,闪着金属光泽的砝码摆在眼前。没有见过砝码的群众窃窃私语,不知道所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所长简单说明了砝码的功能之后,将两把杆秤拿来分别测量。结果有点出乎意料,两把秤都有问题。肖屠户的秤是“八两秤”,每一斤少二两。王婶的称是“九两秤”,每一斤少一两。猪肉实际只有二斤四两,大蒜、芹菜也存在短斤少两的问题。
事实面前,肖屠户和王婶面面相觑,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王婶辩解说,秤又不是自己生产的,准不准自己也不知道。围观的群众议论纷纷,期盼工商所帮李大娘主持公道。所长借此机会,主动宣传工商法律法规,倡导诚信经营的理念,要求肖屠户和王婶向李大娘道歉,并补足差额部分。
同时,所长依法作出两个决定,一是没收两把问题杆秤,二是在集贸市场设立一把公平秤。围观的群众都觉得这个处理结果公平合理。自此,大家都知道工商所里有一盒砝码,集贸市场里有一把公平秤,短斤少两的现象便销声匿迹了。
如今,诚信经营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商家的共识,短斤少两的短视行为逐渐减少,砝码也慢慢淡出市场监管的历史舞台。失落的砝码,只能静静地躺在盒子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