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聚焦自动驾驶法律问题
近日,由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与腾讯研究院共同发起的第二期“法律人的互联网思维”系列研修会在北京举行。此次研修的主题为“自动驾驶的技术主、产业及法律维度”。
得益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汽车从科幻变为现实,而自动驾驶技术对相关法律以及伦理提出新的挑战。与会专家围绕不同等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法律定位,开发者、销售者和使用者三方对于自动驾驶造成事故的法律责任承担,实时收集和反馈的用户数据对数据隐私造成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研讨。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副主任彭伶表示,法律人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坚持跨学科学习,建立融合型的知识结构。腾讯研究院秘书长张钦坤认为,法律人除了解决具体法律问题外,还应保持对时代热点问题的关注。针对自动驾驶汽车行业的具体法律问题,厚势汽车CEO邓煜坤指出,自动驾驶落地成本难以下降的原因,除自身车体的成本没有达到普及水平之外,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带宽等周边服务成本过高。法律法规建设也是自动驾驶落地过程中的一大软性成本。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政策法规所副所长栾群通过对比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地不同的自动驾驶汽车路测规范,认为自动驾驶时代的来临,需要法律体系为交通运输界重新设计而非简单调整。
会上,腾讯研究院法律研究中心发布了《2018年全球自动驾驶法律政策研究报告》。该报告梳理了北美、欧洲、亚太地区12个国家20部与自动驾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报告对自动驾驶在机动车和驾驶员准入、安全监管、责任、保险、隐私和数据保护、伦理等具体方面的立法思路、定义和权责变化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