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整治带来的户外广告生存思索
2009年,广州市实施“户外广告新政”,对城市户外广告媒体资源进行统一拍卖,其中收益的40%归政府所有。广州这一新政的实施引来社会的质疑,其中不乏反对之声。随后,成都、武汉、扬州等地纷纷仿效,城市户外广告媒体资源的产权之争由此成为焦点。在目前许多地方纷纷介入户外广告领域的形势下,城市户外广告究竟如何发展,政府在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如何协调城市美与户外广告的关系,经营户外广告的广告公司如何面对,就成了学术界、广告界、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关注的话题。对此,笔者试图通过对走法制之路,强化制度管理;走创意之路,绽放广告新姿;走创新之路,争取华丽转身三个方面的阐述谈谈个人看法。走法制之路
强化制度管理
我国对户外广告实行的是审批制,过去审批户外广告牌因为没有户外广告规划,造成了户外广告审批依据的缺位,加上审批手续的繁杂,使得个别广告公司我行我素,采取了自己规划自己建的办法,导致一些城市的户外广告出现了乱搭乱建的现象。随着城市形象工程的不断推进,户外广告成为一些城市的“牛皮癣”,对其加强治理势在必行。然而,户外广告怎么管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许多城市对户外广告采取的态度是,或者一概不批,或者全部拆除,进而引发了户外广告公司的维权问题。对于许多广告公司来说,这种广告牌的突然被拆除且无补偿的方式,无疑断了他们的“生路”;与广告主签订的发布合同的违约赔偿,更是让这些广告公司苦不堪言。因此,在户外广告的管理和发展上,管理者要有“理”可依,广告公司则要有全局观念。
首先,管理者应该严格遵循“先规划,后治理”的原则,避免旧的矛盾没有解决,又引发新的矛盾。户外广告是城市重要的广告资源,是广告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许多城市对户外广告采取了“一刀切”式的强拆,而户外广告拆除后又没有相应的规划,致使城市主要地段的户外广告出现了空白,这既是对城市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对城市景观的无情破坏。“牛皮癣”式的户外广告会损害城市的形象,但规划和设置精美的户外广告不仅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成绩的有效展示。对将广告牌拆除后由政府相关部门重新设置,进行拍卖的做法,容易形成“与民争利”的局面,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慎之又慎。
其次,广告公司应该以城市大局为重,以让自己的城市更美为己任,要清楚不美观或者违法违规的户外广告的“生命”周期非常短的道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犯时,广告公司也应该借助法律武器,而不是寄希望于私下的“调和”。
我们说,混乱的户外广告、违法违规的户外广告、有碍美化城市的户外广告应该整治,但是这种整治要有法可依,要真正体现法制的力量,真正建立起户外广告的良性运作机制。既要避免户外广告“公地悲剧”现象的出现, 又要避免“广告公地”的撂荒,使户外广告这朵奇葩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走创意之路
绽放广告新姿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和公路两侧的户外广告不仅太多、太杂、太滥,而且很难看到一幅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广告作品。每天与我们迎面相对的广告牌、广告大屏也是乏善可陈,其内容要么是平面广告的转移,要么是电视广告的换地表现,或者是空洞的口号、苍白的推销,这也是广告与生俱来的“病情”,而且这种“病情”正表现出日趋加重的态势。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在对户外广告进行整治,而整治的结果是户外广告数量、面积在现有基础上的减少和缩小,以及户外广告发布形式和档次的要求被进一步提高。虽然户外广告资源的稀缺会带来注意力的加强、价格的上升,但没有优秀的广告创意,也就没有稀缺资源的利用。所以,广告公司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创意,要根据媒介形式、城市特点、受众群体、营销策略进行创意,做到把有限的资源用好、用足。
根据媒介形式进行创意。户外广告是广告中最大的一个类别,有时候甚至很难进行划分。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媒介的传播方式和面对的消费群体有着很大的差别。即使同一种媒介,处于不同的时空中,其受众群体和接受方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如大型路牌广告在城市内部、机场入口或公路两侧差异非常大。同一种产品在保持主体信息一致的前提下,应各有不同,以适应人们观看广告的状态差异。在保持主体识别信息一致的前提下,广告应根据环境有不同的创意表现,千篇一律的表现手法,无疑会让广告主更多的钱打水漂。同样,电梯视频、公交移动视频和户外电子大屏都是电视广告,无论是其播放环境、显示状态、观看距离,还是受众的注意程度都有本质上的差别,因而用同一则电视广告播放,其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根据城市特点进行创意。户外广告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是城市经济的反映,也是城市文化的缩影。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分类,其分类方法因目的、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有体现城市性质的职能分类;有根据城市人口数量的规模分类;有反映城市外貌的形态分类,也有按照地理环境、交通位置或历史起源把城市分成不同的类型。站在广告的角度,我们权且把它们分为历史名城、经济新城和现代都市,这其中既有交叉也有复合。有的城市具备各类特色,有的城市的每个区都有不同的特色。户外广告既是经济信息的窗口,也是城市风光的点缀。那么,广告的装点就要与城市文化相协调,与城市建筑相和谐。
根据受众群体进行创意。广告是面对大众的信息传播,传统媒体的广告特点是“天女散花”,受众的选择性差,广告主的选择性也差。户外广告类别众多,其中既有一对多的“天女散花”、有点对点的“精准投放”、硕大无比的巨幅广告,也有精致小巧的工艺广告,因而在创意上很难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广告公司对自己拥有或选择的媒体要有清楚的了解,要分析它所面对的受众群体。如同样是社区媒体,但高档社区面对的是高端人群,普通住宅区面对的是大众群体。因此,即使表现形式相同的媒体,在广告产品选择,广告表现方式和设计风格上都应该有所区别,不同社区的媒体形式也应该有所不同。
根据营销策略进行创意。在人们的习惯认识上,户外媒体大都是辅助性媒体,企业要建立品牌必须利用大众媒体,尤其是电视。应该说,这个认识到目前为止还是成立的。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传统媒体新媒体化趋势的加快,这种情况也在悄然改变。一些企业对网络媒体的青睐程度在上升,一些企业对户外媒体的投放量在增加。所以说,在今天的传媒环境下,任何企业期望依托一种媒体来开拓市场的想法都是非常危险的,这也让整合营销传播成为现代营销的一个最时髦的概念。整合传播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要做好规划。在什么媒体用怎样的表现方式,不同媒体之间如何呼应和对接,都需要企业进行认真创意。在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如开拓期、竞争期、成熟期,其广告策略也就不同。这就需要企业在不同的时期拿出不同的广告创意。
目前,许多地方都在进行广告企业的资质评审。仔细研究后你会发现,在许多城市,凡能达到申报资质企业标准的,多数是以户外广告为主营业务的广告公司。地市级的主流媒体,如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等媒介的广告业务多数是媒体自己经营,很少经由广告公司代理。所以,户外广告常常成为地市级城市广告企业的发展支柱。
走创新之路
争取华丽转身
近年来,各地户外广告的经营状况有点“王小二过年”的味道。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剧烈的竞争和盲目发展的资源过剩。以上种种原因使很多广告公司难以为继。有些广告公司老总们多年的广告梦想,随着一批广告牌的拆除化为灰烬,但也有不少精明能干的广告公司的老板早早做好了准备,并向相关领域拓展,实现了华丽转身,开始走上新的发展之路。这些成功转型的案例让户外广告载体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1.户外大型显示屏将成为广告新宠。任何城市都不可能没有户外广告,关键是用什么样的广告形式来构建与城市相协调的和谐美,这是目前城市户外广告规划的重点。大型显示屏可以衬托城市的现代气派,可以在一个比较宽大的空间展示动态商业信息,可以播放大量广告片,并即时更新。尤其是在夜晚,大型显示屏将成为城市亮丽景观。独特空间的存在,选择合适的区域,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观看,是城市大型广告屏建设的关键。同时,广告显示的形式和内容要根据区域特点进行创意,要选择制作精良的三维动画以产生良好的播出效果,并在建设和播放的过程中注意声光电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目前,一些有实力、有区位优势的机构,如邮政、铁道等部门已对其加大建设和投入力度。这些事实说明,在大量墙体和高立柱广告牌被拆除后,显示屏将在新一轮城市户外广告规划中受到重视。
2.交通移动电视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数字移动电视以清晰明快的视觉感受,为公共交通工具创造出新一代运动媒体。与其他电视媒体(特别是楼宇电视)相比,公交和地铁电视具有4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时间优势。就电梯中的液晶屏幕广告来说,人们等电梯的时间很短,有时候遇到熟人,因为相互的搭话也容易忽视电梯中屏幕广告的存在。公交车、地铁的电视屏幕则不同。人们无论是乘坐公交车还是地铁,都需要在路上耗费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基本上做不了别的事,眼光自然会落在画面清新、具有动感的电视屏幕上。虽然有些受众不会时刻紧盯屏幕,但显示屏的存在很难被忽略。二是内容优势。交通移动电视的信号源均来自与其合作的电视台,播放的内容除了广告外,还有其他信息,更能吸引一些受众的眼球。而楼宇电视产权在广告公司,只能播广告,没有电视节目内容的播放权,时间长了可能会造成人们的有意躲避。三是环境优势。楼宇电视的屏幕一般都挂得比较高,人们要抬着头观看,易于疲劳,但在公交车或地铁内,成年乘客的眼睛和电视基本上处于平视状态,容易对屏幕内容产生注意。四是动态优势。无论是公交车还是地铁,车内的环境和运行车辆都在不断变化中,有新意的电视内容容易成为调动受众注意力的因素。楼宇电视面对的则是相对固定的人群,人们每天面对同一种媒体,势必出现视觉疲劳,关注度会随之逐步下降。所以,楼宇电视更要注意播出内容的更换频率。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交通电视或楼宇电视,都只能作为支持性广告媒体。企业要树立品牌,还需要借助人们习惯的主流媒体开展品牌传播。
3.互动营销型社区媒体将以实惠引起人们关注。趋小利和图实惠是大多数人的消费心理,人们每天通过广告获取商业信息和消费知识,但并不认为因此得到了实惠。这一方面是因为太多的广告让人们唯恐避之不及,利益被厌恶的心情所覆盖;另一方面,人们都清楚地知道,广告的背后是谁在获利,实惠被受骗的感觉所埋没。这就是广告与生俱来的缺陷。
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应用的发展,互动营销型社区媒体将借助“看广告,得实惠”的方式弥补上述缺陷。它将代表户外新媒体行业的新增价值部分,在未来几年表现出较强的市场潜力和媒体生命力。
目前,许多快销型企业苦于没有合适的途径迅速找到目标消费者,投放的广告由于规模小、覆盖面有限,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此,许多企业希望通过打折和发放优惠券等营销手段吸引顾客,但怎样把打折信息和优惠券传送到合适的群体中,同样是个难题。互动营销型社区媒体可以满足企业这方面的需求。人们在打印优惠券的同时,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着优惠机屏幕提供的广告信息,所打印出的优惠券也带有广告信息。实惠让人们对广告的警惕性下降。
4 .校园媒体将因定位清晰成为精准传播的武器。大学生是一个具有极大消费潜力的群体。他们中的多数人除了回家和外出时坐坐公交车、地铁外,基本上是封闭在校园中,而校园又基本是一个封闭的社区。有数据表明,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不接触传统媒体,也很少有大学生买报纸。虽然有少数学生会看看电视中喜欢的节目,但他们中的大部分只是为了看新闻而打开电视机。大学生更多的时间是花在网上,且十分分散。一般大学的校园都比较大,学生从甲楼到乙楼往往要走很长的路,而学生就餐基本在学校的食堂。因此,合适的校园媒体,对大学生有较大影响。目前,一些校园媒体制作比较粗糙,所用材料的档次偏低,发挥不了好的宣传作用。在每年新生入学时,校园媒体更是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战场,但有的因为竞争手段过于露骨,表达太过直白,引起大学生的反感。
5.POP广告因直面销售将备受重视。POP又称售卖场所广告,是一切购物场所(百货公司、购物中心、商场、超市、便利店)内外做的现场广告的总称,一般分为室外POP广告和室内POP广告。从严格意义上讲,POP广告也属于户外广告的一部分。现代展示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声光技术的运用,为售卖场所的装潢提供了新的空间,但国内众多企业目前能想到或使用的广告手段非常有限。他们除了在自身产品的摆放上动脑筋外,很少借助其他手段,特别是高科技手段。要知道,消费者在形成一个购买意向后,常常并无明确的购买决策。消费者的许多购买行为是在销售现场形成的,而有些购买意向则是现场销售环境刺激所致。在商品同质化时代,人们更相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以此类推,当网络购物成为人们的消费常态时,网络广告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这是因为“点击即购买,所见即所得”。
所以说,户外广告可以通过传统形式与现代通信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结合,进一步开拓户外广告的生存发展空间。对于仍处在阵痛期的一些户外广告公司来说,固守在房顶和高立柱广告牌上并非良策,媒体资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客户资源。
我们应该认识到,有客户就有华丽转身的空间,只有在帮助客户实现新的价值的同时,广告公司自身的广告价值才能得到提升。我国的户外广告有着大量可开垦的处女地,我国的广告主愿意和广告人一起探索新的广告空间,我国城市的管理者们更希望用绚丽多姿的户外广告,撑起城市的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