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说传承 共赏珍品话地标
阅读提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也是丰收的节日。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亲友团聚,赏月观景,品尝月饼、螃蟹等美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我国地大物博,有众多特色食品注册成为地理标志商标,让消费者可以“认牌购物”,品尝到正宗产品。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本版特意约请两名对地理标志商标与美食均颇有心得的作者撰稿,与读者分享关于地理标志商标与中秋节的故事,祝大家度过一个美好的假期。
中秋说桂花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以农耕为主的中国,人们收获后选择在圆月中秋答谢神祗庇佑,同时享受劳作后的团圆。由此,中秋节诞生。说到中秋节不得不提桂花。
《西京杂记》记载:“帝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卉三千余种,植其中。亦有制为美名,一标奇丽。”其中,就有“岩桂”若干株。而后文人纷纷手植桂树,“桂树何苍苍,秋来花更芳。自言岁寒性,不知露与霜。幽人重其德,徙植临前堂”。对于桂树,“湖南呼‘九里香’,江东曰‘岩桂’,浙人以木纹理如犀曰‘木犀’”,一时拥趸无数。
文人墨客按捺不住拿笔描摹、赞颂桂花。大儒朱熹描得细致:“露邑黄金蕊,风生碧玉枝。千林向摇落,此树独华滋。”他又写道:“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易安居士李清照咏得深情:“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她还称赞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赏花有地有时。得长江中下游东南岸、幕阜山北麓地利,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中国桂花之乡”湖北省咸宁市四季分明,夏季高温高湿,秋季冷凉,特别适合桂花生长。这里不仅有明黄色的金桂、乳白淡黄的银桂、花色橙红的丹桂,还有日香桂、月月桂、四季桂,品种达32种,桂树数量近30万株,其中百年以上古桂就有2000多株,存量占到全国91%,实为赏桂佳处。
敬天惜物的咸宁人,对桂花自然不止于赏之咏之,还会采之窨之,酿酒制香、入药入馔。2015年2月,咸宁桂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咸宁出产的桂花苗木和刚摘下来的鲜桂花在销售前贴上了咸宁桂花商标,咸宁桂花香飘省内外。
“酒饮微醺,花赏半开”,采摘也要顺应天时。桂花花期分萌发、圆珠、顶壳、铃梗、香眼、初花、盛初、盛花、盛末和花谢共十期。初花至盛初三四天,花苞初绽、香气蕴藉,采摘桂花一般选在此间。另外,若天晴气朗,花香浓郁;若天雨阴湿,花朵受潮,香气则发闷。清晨,木樨初醒,花蕊似露非露,花瓣似绽未绽,生机勃勃,灵动十分。因此,采摘桂花宜晴避阴,宜晨避昏。新采的桂花须及时去浮尘待后续处理,不宜过夜,否则金色发晦、银花变黑,枉费前头那许多功夫。
桂香袭人,百转千回,适宜清饮窨茶。春季制成的芽茶中投几朵仲秋的桂花,端坐桂花树下,待风送花入盏,茶气花气缠绵缭绕,不饮即醉。
《本草纲目》又载,桂能“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糖桂花(桂浆)不惶多言,桂花蒸露更在饮馔史上留下了诗意轻灵的一笔。宝玉挨打,肝气受抑,胸怀郁结,谁料因此得了疏肝理气的香液,饮来觉得“香妙异常”。有这么风雅的收梢,想必挨打亦是情愿。
“呀,桂花,你们咋还不香呢?”
□湖北省工商局商标处 阚海舟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众说纷纭。古曰:民以食为天。无论何时何地,吃饱都是人生第一要务,更别说在农业不算发达的年代。节庆的产生,必与农业生产相关。庄稼成熟曰“秋”,农历八月正是万物陆续成熟收获的季节。为了庆祝丰收,古人就选在八月十五这天祭祀社稷、以报神祐,开展君民同乐的活动,渐渐就形成了固定节日。
中国地大物博,耕作与畜牧历史悠久,食材无比丰富。中国人民历来反对暴殄天物,自古就在“吃”这件事上投入了很多精力。清代诗人、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古之于饮食也,若是重乎?”
再将目光转向西南。400多年来,开县冰薄月饼是重庆人中秋的必备美食。开县冰薄月饼用低温发酵的米饭渗出的甜水熬制饴糖,混合面粉、油脂、水碱等做成皮料,将开县芝麻去皮、晒干、研磨,加上花生面、蜜饯等为馅料,皮料包裹馅料擀成生饼,再用白芝麻裹衣谓之“上麻”,放入灶炉明火高温短时烤制而成。开县冰薄月饼具有外形纤薄、香气浓郁、酥软适口等特点。
上面说的两种月饼都具有极为鲜明的地方特色,我在工作以后才有机会尝到。笔者小时候生活在福建,过中秋吃的多是广式月饼。广式月饼皮薄易剥,粒大肉满,咸味适度而带回甘。从中秋开始直到春节,咸酥花生是龙岩人茶几上必不可少的零食,也是家乡留给我的不可磨灭的美味记忆。
秋季风干物燥,过节又多胡吃海塞,很容易积食上火。梨最宜润肺败火,亦是我童年记忆中各家过中秋的必备果品。彼时库尔勒香梨在东南各地还不流行,小伙伴们最爱吃黄河故道沙质土壤种出来的砀山酥梨。安徽的砀山酥梨,果实较大,果皮青黄,布满可爱的小斑点,果肉嫩白如玉,入口酥脆而有颗粒质感,汁多味甜。中秋节吃过团圆宴,追打玩闹之嫩,蟹黄璀璨似金、油润鲜香。清代文学家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赞其“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
其实,祖国各地风貌迥异、物产丰饶,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已注册的3726件地理标志商标中,超过90%是农产品商标。可以想象,金秋丰收时,有很多地理标志产品正好端上节日的餐桌。为了防止侵权假冒,确保产品的特定品质始终如一,全国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大力开展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运用、管理、保护工作,切实促进“三农”发展。国务委员王勇在2017年世界地理标志
共飨地理标志中秋盛宴
“吃”也是件技术活儿。一年四季,大自然馈赠给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令鲜物。讲究的食客追求应季、原产地美食,其实这说的不就是咱们的地理标志吗?那么,今天就来谈谈中秋与地理标志。
谈到中秋节的标配食物,月饼当之无愧。人们最初用月饼来祭奉月神,后来逐渐把分食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除了风靡全国的广式、苏式月饼外,内蒙古自治区有个地理标志产品叫丰镇月饼。丰镇月饼用当地所产小麦粉、胡麻油、深井泉水等材料,采用传承200多年的工艺烘焙而成,成品焦黄松软、层次分明、油而不腻,为晋蒙地区人民所喜爱。比较甜腻,大人可以喝茶,小孩就得搭配水果食用。
中秋正是平和琯溪蜜柚成熟上市的季节,甜中带酸、汁水丰盈的蜜柚实乃解腻佳品。厦门大学生物系有位教授评价平和琯溪蜜柚“果硕皮薄,汁丰瓤甜,品味清馨,籽小几缺,色晶如玉”,真是相当到位。对于我们客家人来说,中秋节吃柚子还有另一层含义。客家话里,剖柚子叫“杀柚”,剥柚子皮又叫“剥鬼皮”,寄寓了人们驱邪消灾的美好愿望。
咸口的零食也可以中和月饼的甜度,其中就有我至爱的龙岩咸酥花生。龙岩咸酥花生用当地所产秋花生烤制而成,因酥、脆、香而闻名,后,孩子们会被大人叫回来,团团围坐,人手一个削了皮的砀山酥梨,乖乖捧食,补充刚刚流失的水分。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大闸蟹是江南人民金秋餐桌上的常客。随着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大闸蟹现已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中秋大菜。江南各湖都产蟹,以巴城阳澄湖大闸蟹最为有名。江苏省昌山市巴城镇所在的阳澄湖东湖水域较浅,光照充分,水草丰富,盛产螺蛳(蟹的食料),水底淤泥少、土质硬,产出的大闸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膏腴丰满、味道鲜美。这里的大闸蟹以淡盐水煮熟,剥开鲜红外壳,蟹肉洁白晶莹、丝长细大会开幕致辞上对此作出高度评价:“我们通过实施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的制度,扩大了地方名优土特产品的市场美誉度,促进了优势特色产品的成长壮大,更好地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高品质农副产品和工艺品的需求。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的精准扶贫、旅游开发、特色小城镇建设等相关经济社会发展。”
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年的中秋节恰逢国庆长假,想必有更多的家庭能够团聚在一起共赏中秋明月。请大家认准地理标志商标和专用标志,与家人共飨地理标志产品集聚的金秋团圆宴。